作者:黎廣澤傳道,油踐入心事工發起人
始於危機
2016年筆者經歷了一次靈命的成長危機,牧職事奉了15年,面對社會事件及教會內部的狀態,我找不着半點事奉的意義與方向。在教會牧養弟兄姊妹,栽培及建立生命原是一生的聖召,但內在的熱忱卻一天比一天消退。花了不少時間去退修及尋索內心的呼喚,感覺有種內在的突破正在發生,但沒有人能告訴我那是甚麼新的轉變,要如何裝備自己面對這新挑戰。
出現轉機
有一天我在教會門外約100米的距離見到一位拾荒者坐在地上,心裏有一種莫名的感動,也想起好鄰舍的比喻:耶穌在呼召教會要成為落在患難中的人的鄰舍。這是上主開啟我眼界的經驗,使我再讀聖經及看見周圍環境,已不再一樣。多年在堂會的牧養,原不是叫小羊肥肥白白,而是叫他們能扎根成長,成為跟隨上主並對祂使命有承擔的門徒。感謝聖靈帶我去明白,也帶領我走出生命的迷思,看見新里程、新方向。
不似預期
這歷程仍有我想不到的變化及安排,自從看見教會作好鄰舍的使命之後,我便開始有所行動,我先去報讀有關社區服侍與關懷貧窮的課程,[1] 之後每星期一晚去附近公園探訪街坊,漸漸開始不同的嘗試:舉行詩歌敬拜、分享糖水麵包,與街坊建立關係,並開始每星期接待20-30位街坊到教會吃一頓由弟兄姊妹煮的住家晚飯。我所領受的,是上主要在我事奉的教會開始關心貧窮人的事工。然而,上帝的旨意高過人的心意!沒想過一場橫掃全球的瘟疫令教會身處的油麻地變得不再一樣,疫情令不少社區服務暫緩甚至停止,連鎖快餐店也不能通宵營業。於是,在短短數個月,我們照顧的人數已多達300多人;從沒想過一間300多人的堂會要牧養相約人數的街坊。因此,教會中產生了一種神學上的錯覺分歧:教會難以支持出於個人領受的事工;各教會本身有其獨特的使命,我們並非社區中心,不應推動所有教會都關心貧窮人,讓作社會服務的教會去做罷⋯⋯等。此論述值得繼續探討,而個人的領受就是減低以堂會為中心的想法,轉化成看社區為上帝旨意在地若天的地方;堂會並非主體,她只是社區的一部分,是基督身體上的其中一個肢體。
讓「油踐入心」使命行動成為結連同區教會的一個管道,又鼓勵眾教會合作一起回應社區龐大的需要,成為合一的見証。不少人回應這是天真的想法及不可能的任務,而筆者也因為這個領受而辭去教會傳道人一職,以社區傳道作為推動「油踐入心」這運動的召集人。